近期,河南省气温持续偏高,大风日数多,土壤失墒加快,给小麦生长带来了不小挑战。4月14日,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召开抗旱浇麦暨“一喷三防”视频调度会议,据了解,全省小麦受旱面积958.2万亩,旱情主要集中在南阳、驻马店、周口等地。随着气温逐步升高,部分地区旱情仍将持续。
另外据河南日报消息,4月11日河南省土壤肥料站对全省187个墒情监测点监测结果显示,全省各地麦田均出现不同程度旱情。另据天气预报,未来10—20天全省仍无有效降水,旱情将会进一步发展。
当前,河南省小麦大部分处于孕穗期,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,也是需水需肥的高峰期,持续干旱将导致小麦分蘖成穗率和穗粒数锐减,进而影响夏粮生产安全。当前土壤墒情如何?需要采取哪些管理措施?
“现在正是冬小麦需水需肥的关键期,也是决定小麦成产三要素中成穗数和穗粒数的关键期。”农业农村部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成员、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谢迎新介绍,目前全省各地麦田均出现不同程度旱情,若旱情不能得到有效缓解,将会对成穗数和穗粒数造成不利影响,致使小麦减产。
如何应对当前的旱情?谢迎新提出,要密切关注天气和墒情状况,积极调配灌溉水源,全力确保科学抗旱、一喷三防等关键技术和各项政策措施及时落实到位,夯实夏粮丰收基础。
当前小麦该如何管理?谢迎新给出了具体的管理措施:各地应根据麦田墒情、苗情进行分类肥水管理,确保小麦正常生长和抽穗。针对部分麦田出现墒情不足的情况,要抢抓时机及时灌水补墒,浇好“孕穗水”,以促进穗粒数增加和后期籽粒灌浆及最终产量的提高。灌水可采取滴灌、微喷灌、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灌溉模式,每亩灌溉量高产麦田30—40立方米,中低产田25—30立方米,切忌大水漫灌,避免增加田间湿度,从而降低小麦病害和倒伏发生概率。灌水时应选择适宜的天气条件,在无风或微风的时段进行灌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