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节过后,小麦市场仍有利好释放。政策小麦储备频频采购,周边玉米、豆粕价格上涨,亦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小麦市场信心。而小麦行情却踟蹰不前,主要原因还是供大于求的基本面难以改变。预计短期内小麦市场仍将以区间窄幅震荡为主基调,涨跌空间均有限。
春节过后,玉米、豆粕价格相当“抢眼”,而小麦市场依旧不冷不热。麦价整体大稳小动,局部制粉企业根据上量和自身库存灵活调整收购价格,涨跌幅度均不大。监测显示,当前主产区制粉企业新普麦(国标二等)进厂价为2380~2420元/吨,与节前基本持平,震荡幅度基本在10元/吨左右。据了解,春节后小麦市场购销恢复缓慢,基层粮源上量不多,储备小麦竞价交易市场成交旺盛。不仅成交放量、成交率提高,而且成交价格上调,多地拍卖出现溢价现象。初步统计,截至2月14日的一周,中储粮共计安排小麦销售191512吨,实际成交175443吨,成交率91.61%。元宵节后,在政策增储及深加工企业补库收购提振下,玉米价格呈上行态势,东北地区上涨10~40元/吨,华北地区上涨20~50元/吨。2月14日,山东二等小麦均价2345.83元/吨,玉米均价2100.83元/吨,价差245元/吨,周环比缩小40元/吨。虽然小麦、玉米价差仍处高位,但玉米价格不断上涨,亦会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小麦市场信心。春节以来豆粕价格大幅上涨,无疑将利好小麦饲用替代。小麦蛋白含量高于玉米,在饲用蛋白性价比方面具有优势。豆粕价格上涨后,小麦替代玉米的价差临界值将扩大。据机构分析,2024年四季度豆粕价格较低,小麦比玉米高50~100元/吨以内才具有饲用替代优势,近期豆粕价格上涨,小麦、玉米价差扩大至150元/吨以内时,小麦已具有饲用性价比。市场反映,目前长江沿线已有饲料厂采购小麦,预计2、3月份会出现少量小麦替代现象。春节后,面粉市场消费清淡,经销商按需采购,制粉企业库存消化较慢,面粉出厂价格基本稳定;麸皮价格受玉米、豆粕上涨影响,稳中略显偏强。2月14日,主产区制粉企业特一粉出厂价2680~2700元/吨,周环比持平;麸皮出厂价1660~1720元/吨,上涨10~20元/吨。据了解,元宵节后制粉企业已陆续恢复生产。2月13日,受调查面粉企业开机率40%,月环比下降4个百分点,同比持平。其中,大型企业开机率60%~80%,已接近春节前水平;中小企业开机率40%~60%,处于相对低位。监测显示,受麸皮和次粉价格上涨的影响,近日面粉企业理论制粉利润略增。2月12日,华北黄淮地区制粉企业理论平均制粉利润-25元/吨,周环比上涨9元/吨。其中,河北石家庄-14.7元/吨,山东济南-29.8元/吨,河南郑州-30元/吨。据市场分析,目前小麦市场供需依旧宽松,价格合理区间运行仍是大概率事件,既不会大幅上涨,也不会明显下跌。市场将呈现出相对平衡的状态,粮商、制粉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博弈亦将达到一个新的均衡点。供应方面,当前小麦市场基层余粮同比仍偏多,节后市场流通量不断增加;各级储备小麦轮换销售持续投放,阶段性市场供给压力仍然较大。需求方面,节后面粉企业普遍面临加工需求不振的情况,直接影响小麦采购数量;部分饲料企业虽有采购,但数量有限。当前农户售粮积极性并不高,贸易商则基本恢复了购销活动,部分商家挺价意愿不强,显示出对市场前景的观望心态;面粉加工企业收购保持谨慎,不愿轻易提高收购价。中储粮竞价采购与拍卖销售同时进行,政策继续稳定市场预期。目前麦价已进入最低收购价范围,政策底支撑效应影响市场心理。机构预计,2025年上半年麦价总体相对稳定,将围绕最低收购价窄幅波动,涨跌空间均将有限。